晉國將秦國教訓得那麼慘,完全震動了整個東方世界。
諸夏文化圈的各國,本來是晉國小老弟的曹國、衛國和魯國變得更加恭順,一直在反覆橫跳的齊國徹底消停下來,其餘諸侯國不得不考慮接下來怎麼將晉國服侍舒服了。
而異族群體?
晉國與秦國的戰爭出現結果之後,異族少的遠躥三五百里,遠的恨不得今生別再與晉國比鄰。
楚國則是取消了出兵找晉國不痛快的計劃。
總而言之,晉國因為打贏了秦國,某種程度上獲得了近幾十年來最難得的喘息之機。
對於晉國來說,外部值得警惕的一直都是楚國。
雙方在去年已經達成弭兵會盟,儘管知道只是時間不長的停戰,接下來還有得玩,甚至會玩得更狠,還是大大地鬆了口氣。
這個「鬆了口氣」指的是雙方,晉國和楚國太需要喘口氣了!
現在還沒有「國無外敵者國恆亡」這一句話,晉國卻一再將這句話的本意給表現了出來。
這不,外部環境輕鬆,內部又鬥了起來。
「主,晉之大敵為楚。」虞顯不懂軍事,但他是宋國人,多提醒了本職工作之外的一句,說道:「楚一日不衰,眾『卿』有趙氏為鑑,必不敢死斗。」
為什麼說宋國人會更理解晉國和楚國互相之間的忌憚呢?
只因為春秋中葉的宋國是一個「和平大使」,他們超喜歡扮演晉國與楚國達成諒解的「媒人」。
儘管作為小老弟的宋國有出兵聽從晉國的指揮,屢次對楚作戰,可是每次晉國與楚國打完,就是宋國某些貴族上台表演的時間到了。
宋國的國力擺在那裡,為什麼還有宋國貴族扮演這樣的角色?
說白了是因為晉國和楚國都需要!
關於這點虞顯沒向呂武提起過,他也不會去提及。
不是他有一天將會離開老呂家的原因,也不是操守問題,單純就是現在的人看待事情是分「層次」的。
也就是一碼事歸一碼事。
更直白的來講就是,某人效忠於某人,對工作負責也就夠了,他還是一個能自由選擇怎麼處理非本職事務的個體。
虞顯在老呂家就是個負責建設的職務,等哪天他擔負起老呂家的外交事務,會完全不去對建設事項插手,將新職務的本職工作做好。
這樣干在現今是主流,不會遭受非議。
所以,他那句話是因為在老呂家待得舒服,真的就是多了一嘴。
這樣一來,梁興用奇怪的目光打量了一眼虞顯,算是順理成章。
那一眼的意思是:你弄啥?要搶我飯碗???
偏偏虞顯發覺梁興的異狀,要微微向前傾了傾身軀,表達歉意。
當誰還沒點驕傲似得。
同在一個家族當家臣,沒有在自己負責的領域犯錯為前提,其他人橫加插手是家臣之間的大忌。
呂武注意到了梁興和虞顯的互動。
一開始他對家臣從不互相搭把手,是感到不滿意的。
這個只因為呂武不是一個地地道道春秋貴族,用後世的思維來看待春秋時期的家臣。
效忠於某一個人,同為一個家族奮鬥,什麼錯漏直接提出來,有那個能力就多幹事。
以上是後世的觀念和價值觀。
後來,呂武摸清楚了現在的思想觀和價值觀,想明白了才知道自己是當前時代有怪異思想的人。
他有試過改變,得到的反饋有點激烈,被訓了一通道理,不再強求了。
至於被家臣訓這種事情,不但在老呂家這邊不稀奇,哪一家都是一樣的。
梁興覺得自己的專業遭受到了冒犯,卯足了百分百的戰鬥力,以自己的角度講了一大串晉國與楚國之間的恩怨糾葛,再進行一大串的分析。
其餘之前沒注意到虞顯越線的家臣,看梁興的表現才回過神來,沒誰阻止梁興的表現**。
「歸於此!」梁興對呂武行了一禮,說道:「晉與楚不超五歲,必有一次大戰!」
包括呂武在內都覺得有道理。
而梁興不知道自己當了一次預言家。
他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在當預言家,是靠本事得出來的預測。
呂武第一次看到梁興這麼的火力全開,偏偏講得有理有據。
以種種例子為依據,近一步證實晉國的內亂會是文斗,打是不可能打起來的。
另外,晉國真的有誰會打起來,也該是國君的寵臣跟郤氏。
續上次胥童被脫得紅果果遊街之後,聽說郤氏近期又跟國君的寵臣發生衝突,起因還是為了爭田。
值得注意的是國君寵臣跟郤氏爭,不是郤氏搞事。
晉國亂而不打,比亂了又打,好太多了。
當前的氛圍,國君肯定既喜歡又不滿,他巴不得趕緊打起來,最好所有「卿」來個同歸於盡。
對國家則算不上是一件好事。
然而,對老呂家,又或者更多的家族來說,亂而不打其實是有利的。
哪天幾個卿位家族不對立了,中小貴族就該難受。(等大家族不鬥,中小貴族幾乎遭到全滅)
呂武過問接到「陰」地的那幫狄人動向。
衛睿說道:「皆嘆服。」
簡潔,又充分說了效果。
呂武沒特地給加洛安排什麼教育,只是讓人帶著加洛轉一轉老呂家的地盤。
相信加洛在看到老呂家的武器儲備倉庫,會清晰地察覺到什麼叫科技結合生產力上的力量。
呂武也沒想將那個部落的青壯集結起來訓練。
不是沒有那個必要,是老呂家對「以夷制夷」還在摸索階段,需要掌握什麼樣「度」,需要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來。
呂武現在幹的事情只有兩件,讓那些狄人清楚地知道雙方的差距,挑出適齡的狄人女子賞賜給老呂家有功的單身男性。
當媒人這份事業,呂武真的不是第一次幹了。
簡直是操碎了心!
然而,卻是一份必盡的責任。
說白了,領主還不是希望治下人口能更多一些,不能打的就勞動創造價值,能打的好好為自己賣命。
「主?」宋彬等別人都說完,問出了內心憋了有一段時間的困惑,道:「因何痴迷單騎走馬?」
呂武想玩的不是單騎走馬,是對訓練騎兵進行摸索!
然而,當下的人對騎馬而不乘車有自己的理解。
他們認為是個貴族,不管是出門代步,還是作戰,就該乘車。
而馬?
胡人想幹麼就幹麼,管不著,懶得管。
諸夏的馬就是用來農耕和拉車。
諸夏的人去騎馬是不務正業,又或是十分狼狽下才會幹的事情。
呂武面對宋彬的提問,很難講太多。
現在去告訴他們,騎兵將會成為日後的霸主兵種,幾乎沒人會相信。
其實也難怪他們不信。
中原這邊的馬,馬背高度普遍在一米一到一米三,其中一米一才是常態,極少數能達到一米三。
想像一下,一個身材高大的人騎上馬背,結果雙腳還能垂到地上,是個什麼畫面。
不止是馬背高度的硬傷,中原馬的負重量平均值能承擔一名成年人沒錯,關鍵是耐力不行!
知道現在的戰車,廣泛被用來拉車的是什麼嗎?
其實馬才是少數!
更多的戰車是用牛來拉車!
呂武挑盡了家裡的馬,數千匹中才挑出兩百二十一匹馬背高度達到一米三的馬。
他要是要求再嚴格一些,將耐力要求也算進去,能合格的絕對不會超過十匹。
這特麼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我已派人往更北而去。」呂武說的更北,特指草原那邊。他忍不住帶著一些期盼,又說:「亦派人往西北覓馬。」
草原那邊能找到的馬,除了蒙古馬還能是什麼馬。
呂武儘管想點開「具裝重騎」這個兵種,對蒙古馬卻不會有任何的歧視。
對於現在來講,能得到比中原馬更好的馬就是關鍵。
而現在的中原馬,可能就是日後的滇馬?
只是滇馬的負重和耐力又跟現在的中原馬不一樣。
這是個什麼情況???
呂武說的西北不是秦國,是義渠那邊。
義渠現在對於諸夏來說是一個存在感不強的大部族,他們有跟秦國打過交道,跟晉國等等中原列國則是沒有過多的接觸。
而現在秦國跟周邊的異族關係比較複雜,有些好到能穿同一條褲子,個別則是屬於死敵。
呂武看過不少秦國的作品,包括歷史正劇、非正劇,以及一些史料、。
在很多作品中,秦國與義渠只有一種關係,那就是敵人。
他廢了很大的功夫,得到的信息是空白。
也就是說,晉國這邊沒有對秦國與義渠關係了解的人,也沒有任何字面記錄。
這樣一來的話,他就拿捏不准秦國與義渠的關係。
不過那並不重要,老呂家的手現在沒那麼長,管自己都還管不過來,國內也沒法插手,去義渠那邊只是尋求優秀的戰馬,不是要去搞事。
「過些時日趙孟將至。」呂武現階段其實不歡迎趙武來做客,可是無法拒絕。他環視眾家臣一圈,說道:「不使之得見,需有分寸。」
現在趙武不但會防著趙氏,對經常會來做客的韓氏和魏氏子弟早就防著了。
宋彬卻說:「自趙成季(趙衰、諡號成季)起,趙氏便與牧馬之民親善。趙孟前來,或可探討一二?」
問的不是趙武。
是趙氏家臣。
說到這個,呂武其實挺納悶的。
趙氏早就跟遊牧民族有聯繫和合作沒錯,可是就中原馬的質量,趙氏是怎麼搞的胡服騎射?
呂武卻是忘記了一點。
趙氏的胡服騎射要到戰國的趙武靈王時期。
而那個時候,趙國已經擴張到內蒙古附近,還能缺了合適的戰馬?
現在,晉國最北邊的疆域,距離內蒙古還有幾千里遠。
所以,情況是不一樣的!
第193章:這誰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