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你怎麼想去武學了?」沒等老朱回答,旁邊的朱標倒是先驚訝的向藍玉問道,看樣子他事先也不知道藍玉想去武學。
「武學的事我也是最近才聽說,對於武學,臣也覺得極為重要,剛好臣現在閒在京中無事,不如就去武學擔任一個職位,也算是為陛下和太子分憂了!」只見藍玉笑呵呵的回答道,說到最後也向朱元璋行了一禮。
李節聞言也皺緊了眉頭,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藍玉都十分適合總教官的職位,甚至論帶兵打仗的本事,他比湯和還要強上一籌,可藍玉的性格太過驕橫,如果他真去了武學,李節倒是不怕,反正他在武學也呆不了多久,但劉英恐怕就要倒霉了。
想到這裡,李節也剛想開口勸說藍玉打消去武學的想法,沒想到老朱卻直接拒絕道:「不行,你正值壯年,朕也需要你鎮守四方,並不適合在武學中任職!」
看到老朱拒絕了藍玉,李節也是心中一松,總算是沒有把藍玉這個禍害放進武學。
「陛下……」
藍玉這時似乎還想爭取一下,不過卻被老朱揮手打斷道:「不必多言,最近西北那邊似乎有點不太平,你準備一下,年後就去蘭州赴任!」
「這……臣遵旨!」藍玉似乎還是有些不情願,但看到老朱已經做出決定,他也不敢再說什麼,只得答應道。
「好了,你下去吧,朕還有事與太子他們商議!」老朱這時再次對藍玉吩咐道。
「臣告退!」藍玉聞言只得再次答應一聲,不過走的時候卻看了一眼李節,顯然他在心中不服氣,為什麼李節這個小子能留在這裡,自己卻要離開?
等到藍玉離開後,老朱立刻把目光轉向李節問道:「李節,這個總教官你有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啟稟殿下,臣以為信國公最為合適!」李節直接把自己心中的人選講出來道。
「湯和倒是個合適的人選,就是能力差了點!」老朱聞言先是點頭,隨即又有些遺憾的道,雖然湯和已經屬於歷史上的名將了,但老朱的眼界極高,在他眼裡,徐達和常遇春是第一等的武將,傅友德與藍玉屬於次一等,至於湯和等人,只能排在第三等。
「對了,馮勝最近在幹什麼呢?」老朱忽然開口問道,馮勝就是就是武學中馮諶的父親,封號宋國公,號稱在勛貴之中排行第三,僅在徐達與常遇春之後。
當年馮勝官拜征虜大將軍平定遼東,就連傅友德和藍玉都只能做他的副手,可惜馮勝卻有個不成器的女婿常茂,也就是常遇春的長子,算起來還是朱玉寧的大舅。
這個常茂是個不學無術之輩,本來跟著馮勝這個老丈人在軍中混資歷,可他偏偏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砍傷投降的元太尉納哈出,差點壞了大事,於是馮勝就將常茂的過失上報,卻沒想到常茂倒打一耙,在老朱面前揭發了馮勝的一些過失,導致老朱大怒,直接收了馮勝的大將軍印,並將他安置在中都鳳陽,除了定期上朝求見外,連外出都困難。
「父皇您怎麼忘了,前兩年您讓宋國公征討曲靖,沒想到當地的番兵造反,宋國公只能駐紮在永寧安撫番人,後來曲靖平復後,宋國公也就回到鳳陽修養,這兩年一直都沒有外出!」朱標立刻回答道。
馮勝這幾年一直走背運,被女婿告了一狀後,前兩年老朱好不容易想到啟用他,結果又遇到番兵造反,雖然他很快安撫了當地的番兵,但卻沒能完成之前的戰略目標,所以又被老朱趕回鳳陽,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估計就只能老死在鳳陽了。
不過李節卻知道,馮勝和傅友德一樣都是倒霉鬼,本來如果朱標不死,他們還能落個善終,可偏偏朱標死了,藍玉也很快被清算,馮勝和傅友德這些軍中的老將也是難逃一死,而且兩人都是無罪被殺,簡直比竇娥還要冤。
「湯和能力差了點,不過馮勝卻遠勝諸將,我看不如把他也叫來,與湯和共同擔任總教官一職!」老朱當即做出決定道。
「父皇英明,我也覺得宋國公十分適合這個職位!」旁邊的朱標聞言也立刻贊同道。
聽到老朱夸馮勝的才能超過其它將領時,李節卻忽然有些遺憾,因為藍玉被趕走了,歷史上的藍玉目中無人,甚至覺得在徐達與常遇春死後,自己就是軍中第一,如果他聽老朱說馮勝的才能勝過他,還不知道會有什麼反應?
「下旨,召湯和與馮勝進京!」老朱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當即開口吩咐道,立刻有人開始草擬聖旨。
李節聞言也放下心來,有馮勝這位前大將軍加入,對武學也是一件好事,不過對於馮勝的現狀,他卻覺得並不僅僅是馮勝倒霉,而是一種必然。
馮勝與徐達、湯和這些人不一樣,他並不是老朱的髮小,而是和李善長是同鄉,都是定遠人,另外馮勝還有一個哥哥名叫馮國用,兩人是當地的大戶,從小喜歡讀書,元末戰亂時,他們兄弟結寨自保,後來才投靠了朱元璋。
馮勝與馮國用這對兄弟都是才智過人、文武雙全的人物,甚至朱元璋最先占據金陵,也是聽從了馮國用的建議,只可惜馮國用在攻打紹興時暴病於軍中,朱元璋為此也十分傷心,後來追封他為郢國公,在功臣中位列第八。
馮勝的才能絲毫不比他兄長差,甚至在徐達進攻草原失利,李文忠也沒有什麼收穫時,唯獨馮勝率領的大軍斬獲頗豐。
另外馮勝與馮國用兄弟二人在軍中的人緣極好,與各家勛貴都保持著緊密的聯繫,特別是馮國用,更是救過徐達的性命,據說徐達還曾經向馮國用請教過兵法,馮勝也與常遇春交好,女兒也嫁給了常茂,馮國用的女兒則嫁給了沐英,沐晟的大哥沐春,就是馮國用的外孫。
然而馮勝卻不知道,他們馮家的這些做法已經犯了老朱的大忌,他打仗一流,人緣也好,無論是活著還是死了的勛貴,都和馮家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兒女親家也都是軍中的實權派,如果換做李節是老朱,恐怕也會坐立不安。
所以馮勝在平定遼東,戰功也達到頂點時,立刻被打壓下去也就不奇怪了。現在老朱重新啟用馮勝,讓他在武學中任職,武學雖然重要,但畢竟不直接掌軍,而且馮勝精通兵法,由他來教授學員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對了,明年出巡的事已經定下來了,李節你要陪著太子一起出巡,對這件事有沒有什麼看法?」朱元璋忽然開口問道,把話題轉移到了出巡上。
「啟稟殿下,臣以為除了長安、洛陽與開封三地外,還可以再往東邊走一走!」李節想了想再次開口道。
朱標出巡的目的就是為了遷都,對於老朱預選的這三個目標,李節都不看好,長安水土流失,而且關中平原狹小,根本養不起太多的人口,早在唐中期時就已經不適合做為國都了。
至於開封,四周一片大平原,唯一的天險黃河,在冬天還會被凍上,而且也因為黃河泛濫加劇,導致開封時不時就會被淹,所以也不適合做都城,唯一比較合適的也就只剩下洛陽。
表面上看,洛陽似乎沒有長安與開封的缺點,但這三個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地處內陸,距離海洋太遠,李節是想把大明引領到大航海的時代,國都肯定不能選在內陸,甚至現在的南京都比這三地強,因為南京可以順著長江直接入海,相比之下,洛陽雖然臨著黃河,但以黃河的水況,根本不適合行船。
「往東?去哪?」老朱聞言也是一愣道。
「北平府!」李節開口回答道。
不過老朱一聽北平府卻是臉色一黑,北平府的前身是元大都,老朱最恨蒙古人,甚至認為中原被蒙元統治是一種恥辱,所以做了皇帝後,老朱也積極的恢復漢禮,對蒙元殘部極力打壓,至於元大都,根本不在他考慮的範圍之內。
「陛下,蒙元雖然殘暴,但他們將北平府立為國都還是有道理的,一來北平臨近長城,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可讓後世子孫時刻不忘北方草原的威脅,另外北平近海,通過旁邊的大直沽就可以直接入海,而北方缺糧,通過海運可以將糧食貨物直接送往北平府,使其不必擔心物資匱乏,所以在臣看來,北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李節這時再次說道。
即要位於北方,又要不能遠離海洋,而且還要考慮到歷史因素,李節想來想去,發現也只有北平府更加合適,估計後來朱棣遷都時,也並不僅僅只是考慮北平府是他的老巢,也有上面這些考慮。
老朱聞言也露出沉思的表情,本來他對蒙古人的首都有一種本能的排斥,但聽到李節的這些分析,卻發現北平府的確有自己的優勢,不過北平也並非完全沒有缺點,比如它距離邊境實在太近了,如果敵人攻破邊境,就可能長驅直入殺到國都,甚至有滅國之危,所以這讓他一時間也有些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