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劉彥喜歡打什麼樣的戰爭,毫無疑問會是喜歡消耗戰。只要給他良好的立腳之地,再加上足夠的資源,士兵根本就是無窮無盡!
在開陽城戰場,漢軍的非系統部隊停止大規模的攻勢轉為輔助,系統部隊則是連夜進攻。
經過系統的升級,著甲扛盾的劍士已經變成了大劍士,就是那種身穿重甲手拿闊劍的重步兵長矛兵升級之後,從只穿布衣變成了身穿皮甲手持長槍的長槍兵弓箭手則是變成了手持強弩的弩兵。
可以看到那麼一幕,通常是大劍士與長槍兵在前推進,強弩兵則是緊隨其後進行遠程支援。
大劍士真的很像隋唐時期的一個兵種,就是陌刀手。可劉彥很清楚只是相似罷了,人家陌刀手的兵器其實就是一種長杆的三尖兩刃刀,可不是什麼闊劍。另外,經過試驗證明大劍士可以一定程度上擋住輕騎的衝鋒,問題是大劍士也僅僅是扛住,做不到如牆而進,擋著人馬皆碎的地步。
「第七道防線了?」斗阿在用餐,他看著遠處的廝殺,皺眉說:「守軍到底是設立了幾道防線啊?」
真是活見鬼了!一座城池的主要防禦工事不是城牆,是在城內每相隔兩百步左右利用街區的廢棄建築和土牆、籬笆,也許也是雜物,總之就是弄出了一道道防線。
可能是胡人技藝不行,對布局什麼的不擅長?也可能是胡人故意的?開陽城的防線還不是那種筆直的模樣,是根據實地的環境不同,防線的曲線也不一樣,使得原本就複雜的地形變得更複雜。
「胡人變聰明了。」李匡也在用餐,待遇上肯定會比斗阿好。他將嘴巴里的湯咽下去,說:「他們無法擺出戰陣,難以像我們用戰陣形成集體配合,設出這樣的戰場不需要嚴謹的陣型協同,只需要賣力拼殺。」
斗阿一臉的佩服:「我怎麼沒有想到呢?」
狗屁!斗阿雖然是個軍侯了,可李匡還是校尉呢。身為屬下,斗阿覺得自己有必要拍一下馬匹。
李匡當然知道斗阿早就懂了,嘴上在笑罵,內心裡何嘗又沒有享受來自於屬下這種隱晦的表服從?
「攻進去了!」斗阿先是喊了一聲,後面卻是有些垂頭喪氣:「輪到的是司宏壯那個曲啊!」
從部族武裝改名為禁衛軍的系統部隊確實是再一次攻上去了,也不是第一次攻進第七道防線。他們每每攻破一個缺口,會有其餘的部隊從缺口湧入,也不需要多麼地高歌猛進,就是占領並鞏固好陣地,後面會有弩兵和弓兵被調過來對下一道防線的守軍進行遠程打擊。
現在漢軍對開陽城守軍採取的攻勢挺簡單,無非就是定點突破,隨後再固防屯兵。這種戰術對付節節抵抗的守軍非常有用,可以用較少的傷亡完成一層一層剝開,直至攻到敵軍的核心位置。
其實定點突破還有一個更猛的打法,就是形成突破之後直接攻擊核心,問題是開陽城被守軍每個地段都設下防線,那就不存在一次定點突破就可以直接攻殺進去,攻破的一個點,前方就是另一個點。這一類的防禦方式很無賴,對戰鬥力不強,可是擁有兵力優勢和空間優勢的守軍,卻是沒有比這樣更好的布防辦法。
「那個傢伙是誰?」斗阿指的是桓溫,詫異地說:「穿的好像是小朝廷那邊的戰袍吧?」
晉軍的戰袍是素白的顏色,只是在甲冑上沿用華夏文明的扎甲體制,款式上與曹魏時期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甲冑還是看個人財力,一些騷包的傢伙會在甲冑上特地鑲上一些什麼玩意,或是刻上華麗的花紋,真正的戰將卻是不會搞那些非但沒用還會害死自己的花紋和鑲上啥玩意,畢竟坎坎坷坷越多就代表受力點越多。
人是桓溫,袁喬當然也跟著進入戰場,由一隊五十人的漢軍士卒負責保護監視。
今天是開陽戰場進入戰爭狀態的第三天,劉彥已經率領部隊離開,留下的是負責繼續攻打開陽城的四萬左右步軍。
桓溫目前一點想走的意思都沒有,其實他就是想走也走不了,那索性也就好好觀察一下漢軍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他是經過兩天的堅持要求,才得到允許進入戰場。
開陽城的四面外圍早就被打爛了,隨處可以看到戰鬥過的痕跡,雙反戰死者的遺體自然是被收拾,可是戰場的地面和一些斷臂殘垣上並不缺少血跡。外圍的戰場血跡已經呈現黑色,那是時間久了血液凝固才有的體現。隨著越來越靠近內圍的戰場,遺留的血液顏色就顯得越紅,空氣中的血腥味肯定也就越濃厚,還有一種無法忍受的臭味。
「漢軍很強。」桓溫臉繃得非常緊,他剛才全程看了一次漢軍的突擊:「他們有重步兵,甚至有成規模的弩兵!」
大劍士排成散形線揮舞闊劍推進的場面很誇張,又粗又大的闊劍揮舞起來,擋在前面的人絕對是會被劈成兩半,就是大劍士揮舞闊劍的頻率顯得有些慢,推進速度也快不到哪去。但是不論是桓溫或是袁喬,他們下意識地用晉軍的重步兵和漢軍的重步兵一比,沒有任何意外地發現不管是裝備還是作戰意志,尤其是作戰意志上面漢軍絕對遠遠超過晉軍。
「體力也非常強。」袁喬深吸一口氣,有些難以置信地說:「他們是身穿重甲進入戰場,喬特意觀察了一下,,以元子的見識,該明白這意味著什麼。」
桓溫不知道漢軍的重步兵甲冑有多重,可是看很多重步兵迎著石碣趙軍的箭矢推進,哪怕是被射得像極了刺蝟,漢軍的重步兵還是能夠推進並揮舞闊劍殺敵。
闊劍怎麼看都有二三十斤重,這還是闊劍的重量,要是握柄再揮使用的力道可不是抬著整把劍那麼簡單,需要的力氣更多。
身穿近百斤的甲冑,加上二三十斤重的闊劍,一名士兵的負重就是百斤以上,考慮到不是簡單地負重,還會做一些複雜的動作,對體力的消耗肯定越大,再加上戰場上的士兵會產生緊張心理加速體能的消耗,林林總總算起來真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的直接和簡單。
桓溫完全知道那意味著什麼,特別是那一支叫禁衛軍的軍團推進的時候是那麼有層次感,表現出來的配合幾乎可以用無斷鏈來形容,據他所知當世任何一個國家或勢力都辦不到這樣。
「禁衛軍」袁喬嘆了一口氣:「連這名字都敢取,擺明是要自立山頭了,恐怕這一戰打完,也該立國了。」
桓溫點頭:「禁衛軍和虎賁軍,漢軍目前的兩支王牌兵團。」
「禁衛軍步騎皆有,騎兵是屬於突騎兵的一種。」袁喬再次嘆了一口氣:「虎賁軍是甲騎具裝,數量該是有兩千?」
怎麼說呢?石碣趙國占據整個中原也就只有三千甲騎具裝的鐵騎和八千的具裝重步兵,石碣就是靠著這支部隊壓服羌族和氐族,使得羌族和氐族甘願為石碣的鷹犬走狗慕容鮮卑的貂豹騎兵是一支三千數量的鐵騎,慕容一家子就是依靠貂豹才能在遼1東橫行無忌。
除了龍騰衛士和貂豹鐵騎,似乎也沒有真正意義上打出來的舉世強軍了?至於拓跋代國的那支猗衛軍,充其量也就是突騎兵,近期拓跋代國與劉虎匈奴鐵弗部在塞北草原大戰,猗衛軍表現非常出色,可是要說能與龍騰衛士、碉堡鐵騎並列,估計連拓跋什翼犍都沒膽子那樣說。
「冉閔麾下也有一支虎賁軍。」桓溫沒稱呼錯,那是冉閔改回冉姓了,關於冉閔率軍殺入關中的事情,經過近三個月的發酵,可算是傳遍了天下。他憂心忡忡地說:「冉閔殺入關中,涼州刺史張駿已經正式與之結盟,還各自稱王。那樣一來張駿根本不會聽從朝廷的命令了。」
「還有劉劉使君!」袁喬本來是想直接稱呼劉彥的名字,想了想還是用敬稱:「傳檄中,劉使君與冉閔、張駿是聯盟。」
能爆粗話嗎?其實那真的是嘩了狗了!劉彥從頭到尾根本沒有與張氏涼國有過什麼接觸,傳遍天下的檄文談到三方聯盟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對了,檄文中冉閔自稱秦王,張駿為涼王,兩人給劉彥腦袋上扣是的齊王,那才是劉彥真正鬱悶和憤怒的事情。看王號,完全既是按照區域性質來弄,比如冉閔本來該是自稱魏王,入了關中就稱秦王,而張駿本身就是在西涼,劉彥所在的青州是齊地。
「劉使君說那是冉閔與張駿自作主張?」袁喬那天不是沒在場嘛,問:「是真的嗎?」
「呵、呵呵」桓溫先是一陣說不上來是什麼笑的笑聲,後面一字一頓地說:「冉閔與劉使君是結盟關係,這點沒有錯。可劉使君自稱沒有與張駿有過任何接觸或協議。」,他停下來,又是一陣不知道是什麼笑的笑聲,重重地吐了一口氣:「他說,稱王也不該是這個什麼勞子的齊王,只會是漢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