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南陵的儒家門徒正被官府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清場」,為了不將事情搞得那麼有針對性,實際上其它學派的門徒也有被選中委派任務出了帝都。
陳宇等人被委派的任務是前往陳郡,他將與一眾夥伴一同進入建路隊,向那些異族奴隸進行教化。他們這支隊伍並不是唯一的一支,還有許多隊伍被分散到全國各地,被委派到帝國腹地的其實還算幸福,要是委派地是在邊郡那才是真的受罪。
「我們應該怎麼教化?」陳宇滿臉的苦惱:「教他們讀書寫字嗎?」
帝國一直都在進行教育普及化,本身需要的教師的空缺非常大,本民族國家的教育師資都不夠,國家會糾結一幫人去教導異族讀書識字嗎?
稍微一想就能明白的東西在儒家門徒身上卻沒有那個概念,因為他們真的沒有國家和民族的觀念,儒家門徒所接受的教育是「誰認可誰,就是自己人」,而儒家也從來不在乎那些所謂的「自己人」對國家和民族幹過什麼。
「十世之仇,猶可報也」本來前面還有一句「王道復古,尊王攘夷」,不過這一句「王道復古,尊王攘夷」可不是孔子他老人家說的,是公羊說的,所以別怪儒家門徒不買賬。
要是「王道復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那就有點國家民族的意識了,雖然依然是體現在統治者為尊的核心思想上,但至少意義變得不同。但要是只有「十世之仇,猶可報也」基本上是被指向私仇。
沒有國家和民族的觀念一直都是人儒家思想上的硬傷,那也是建立在儒家長久的不得志上面,迫使儒家在得不到施政空間的時候發生「異變」,變得只要能夠獲得當權者的青睞就不挑三揀四。所謂的不挑三揀四是,不在乎統治者是誰,只要統治者願意重用儒家就行。在這種觀念下,儒家門徒並不介意去教導誰,他們在乎的是那麼做能不能讓自己有機會走向通往掌握治國的道路。
「不。執政府並沒有讓我們那麼做。」黃葉奇怪地看一眼陳宇,他們出發前已經有執政府的官員前來通告,沒道理陳宇會不知道,因此他只當陳宇是被氣得遺忘了。他說:「我們得到的任務是進行宣講。」
皇帝認為儒家的思想有益於讓那些奴隸變得安分。給儒家門徒分配職位的時候,安排的是類似於政~委的功能。
執政府其實不太明白皇帝那麼做到底有什麼用意,但是包括蕭何在內的所有執政府官員都希望能夠約束並平息近來奴隸越來越明顯的抵抗。
「短期內我們做不到什麼。」陳余悶聲悶氣說道:「那些人不懂我們的語言,我們也不懂他們的語言。」
恰恰是語言不通又被分配教化奴隸的任務,大多數儒家門徒內心裡才會鬱悶。他們如果要執行自己的任務。首先就要解決一個難題,那就是使溝通不存在障礙。
「他們(異族)來自太多的地方了!」陳宇捂著額頭,說道:「最遠的是來自於希臘……。」
其實帝國的官屬奴隸最多的依然是百越蠻人和草原胡人,誰讓這兩個族群離帝國最近。然後因為帝國進軍西域,近一年來不少奴隸是從西域運送回國。
來自西域那邊的奴隸成份最複雜,因為之前可是有數量非常龐大的從西向東逃亡的族群涌到西域,帝國大軍擊敗頭曼俘獲接近二十萬,其中就有五六萬俘虜是那些逃亡的族群。
除開得自擊敗頭曼之後的戰俘之外,因為帝國大軍直接開進西域,實際上在不斷的軍事行動中也有大量的俘虜。帝國重視交通建設。也有太多的水力設施和工業設施需要勞動力,西域俘虜到的戰俘自然是被運輸回國。
「希臘?聽說那是一個很強大的文明。」黃葉眼眸里出現了一種莫名的興趣,他說:「傳聞希臘並不是單指一個國家,是泛指同一種文化下的族群。這個族群有著相當多的國家,他們最為強盛的時候擁有三座大陸的領土?」
車廂之內的人都是用一種奇怪的目光看向黃葉,他們正在抒發自己的悲慘之情,忿恨境遇上的不公,又可惜自己的滿身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機會,結果黃葉去用那副表情談一個遠在幾萬里之外的民族是個什麼意思。
「我們(儒家)以後的希望就在這些族群身上了。」黃葉無比認真的地說:「陛下顯然不願意我們在本土插手過多的事務。」
是啊,儒家也不知道是怎麼招惹皇帝。皇帝不止一次壓制儒家的活動。
「呵……」陳宇冷冷地笑了一下,盯著黃葉,有些逼人地說:「我們什麼時候得到過君王的青睞?我們從來都是逆流而上!」
在場的人都知道陳宇是在睜眼說瞎話,儒家有得到過君王青睞的。並且不止是孔子在世時的那一次,後面幾個諸侯國也是採用儒家思想治國,但比較悲劇的是這些國家本來還好,選擇以儒家治國之後很短時間內就滅亡,嚇得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再用儒家思想治國。
事實上在春秋那種階段,儒家真的是一個天大的悲劇。畢竟春秋是大爭之世,講的就是圖強,國家能不能存在並且強盛可不看仁德,更不是依賴於講禮,搜不折手段和不留餘力的圖強,所以儒家不得到認可才是理所當然,只有腦子缺根筋才會在春秋的大爭之世中使用儒家治國。
儒家的生命力是所有學派中最為頑強的,沒有之一。長達數百年沒有得到統治者認可,換作一些學派早就該樹倒猴孫散了,儒家卻是在困境中一直壯大。
儒家為什麼會在權貴不認可的時候還能壯大?要訣只有一個,那就是儒家的有教無類,他們吸取所有能夠吸取的門徒,以維持龐大的數量來保證存在。
其它的學派明顯沒有儒家的覺悟,許許多多的學派走的都是精英化,也就是那些學派對擇徒相當嚴格,不像儒家什麼人都要。
走精英路線的學派,風光時或許會非常非常的風光,如縱橫學派因為出現蘇秦和張儀盛極一時。可是自蘇秦和張儀以後,縱橫學派的風光還在嗎?縱橫學派的風光不但不在了,其實到底還有沒有門徒都不是那麼確定,至少就沒有比較出名的縱橫士在活躍。
不止是縱橫學派。許許多多的學派都是一般光景,戰亂不過幾年,一些整個學派只有個位數的人,一場兵災就能被滅個「滿門」,結果是活躍在帝國的學派真的是不能和以前相比了。
整個儒家都要感謝孔子他老人家。不是感謝孔子創造出儒學,因為孔子只是在擔任圖書館管理員的時候將之前許多的知識整理並備註,備註的時候又進行挑選和整理,從中悟出一些新的思想,儒家的建立不是由孔子一人,是站在歷代先賢的肩膀上。
儒家門徒要感謝的是孔子的一個行為,那就是有教無類,讓儒家從一開始就得到眾多來自於底層的擁護,最重要的是因為這樣而擁有龐大的門徒數量。
要不是因為有龐大的門徒數量,儒家根本不可能支撐這麼久。同時也是因為儒家門徒強調孔子有教無類恩澤庶民階層,用這一個事實來開始「造聖」,使得幾乎所有寒門庶民感激孔子開創將知識分享之先河,來加強儒家內部的向心力,儒家的生命力也不會這麼頑強。
「不一樣了,真的不一樣了,現在已經不是堅持就有機會的光景。」黃葉不敢說的太明白,他的意思是帝國越來越強盛,現如今的皇室持國的時間不知道會有多久,儒家想到等到新的皇室出現不知道要幾年。他說:「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發揚有教無類的核心思想。或許能夠在『域外』尋找到我們的寶地。」
什麼意思?不就是看到帝國皇帝不樂意儒家進入官場,至少是不願意儒家把持朝政,所以應該到其它的國家去尋找機會嘛!
「並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我們也只能那麼做了。」黃葉看得無比清楚。現任皇帝不會允許儒家在帝國壯大。
「可恨……叔孫通不和我們配合。」陳宇滿臉陰霾地說:「要是他願意和我們配合,至少我們能夠爭取一下成為……的老師。」
省略號是因為陳宇壓低了聲音,他指的是皇帝的子嗣,隨便哪一個子嗣都行,至少是撬開了皇室的一扇門,只要是操作得當或許能扭轉皇帝對儒家的偏見?
不得不說陳宇的想法還真的是有點遠見。但那並不是來自於陳宇的思考,是眾多儒家門徒商量出來最可行的方法。
必須說明的是,歷史上儒家的崛起還真的是走這樣的一條道路,要是歷史沒有改變的話,他們是傍上了漢景帝劉啟的其中一個兒子,漢景帝劉啟的這個兒子一開始並不顯得特殊,在黃老學派把持漢帝國朝政的時候,儒家也沒有能力成為太過重要皇子的老師,所以能傍上其中一個皇子已經能算是天大的收穫。
漢景帝的那個兒子自然是劉徹,不過那個時候劉徹還不叫劉徹,是叫劉彘。儒家做夢都想不到劉彘會成了漢帝國的皇帝,他們的一次常識性的行為仿佛是被「天命」加持,然後又除了一個像神~棍更像是儒家門徒的董仲舒,儒家自此邁出了掌握華夏民族命運長達兩千年的輝煌道路。
「哪怕是博士願意,最終有可能嗎?」黃葉感受到車子的停頓,很認真地看著陳宇,說道:「不可能的,且不說現在早不是皇子單獨接受教育的光景,眾多皇子進入學校,我們(學派)的人難道就沒有在教育皇子?」
陳宇被說得有些惱怒,「哼」了一聲,說道:「那是他們太沒有用了。」
黃葉有點不想和陳宇聊天了,他看到的陳宇是一個偏激且太過陰霾的形象。
儒家的機遇是不好,但是遠遠不到絕望的時候,偏激和傾向於陰暗非但對儒家沒有任何的助益,反而極有可能使得儒家更進一步激怒皇室。
現在的皇室……至少是皇帝表現出來的一貫態度對內顯得溫和,但皇帝的耐心總是有限度的。儒家已經在一次獻俘大典上激怒過皇帝,當著幾十萬人高喊口號且跳樓的那一幕實在是太惡劣了,也讓帝國的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沒有浮出水面的隔閡變成了互相針對。
理智的儒家門徒事實上非常慶幸皇帝的溫和,要不光是激化文官集團和武將集團的矛盾這一點,皇帝滅了儒家都沒人會喊冤,因為那事情做的真的是無比的惡劣。正是出於這點,很多儒家門徒對皇帝打壓儒家有另一層的了解,認為皇帝打壓儒家其實是在保護儒家,畢竟那一次之後不但武將集團恨儒家入骨,文官集團也對儒家十分痛恨。
「應該是到了?」黃葉說著徑直站了起來,他對著幾個與自己一般溫和不帶偏激的人招呼:「我們且下去?」
黃葉的招呼得到不少人的回應,他們都是不希望事態再一次變得嚴峻的人,或是認為找到了新方向的人,因此內心裡期盼的不是偏激地去痛恨誰和埋怨誰,只要用行動來證實一些事情。
下了車,舉目看去是一片平地,那裡有眾多的士兵看顧著許許多多看著就是奴隸的人。
「那些就是我們要實驗新想法的人群嗎?」一個看著年輕的儒生眼眸裡帶著好奇,他說:「真的是什麼人都有啊!」
確實,他們看到的這一批是剛從西域那邊押解到帝國腹地,不像是之前大多來自百越或是草原,因為白皮膚、黑皮膚、麥色皮膚的人種都有,並且哪怕是同樣的皮膚也有著不同的頭髮顏色或是眼瞳顏色。
「看著很是落魄……」黃葉目視那群穿著統一囚服的異族人,心想:「大多看上去很像是營養不良,也許改變他們健康狀況是最好的第一步?」(未完待續。)